早在九百多年前的北宋时期,四川便出现了世界上**早的纸币“交子”。如今,作为我国西部**的引领型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试点省,四川省在知识产权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。据统计,2020年四川省进入产业化阶段有效专利比例达38%,全省专利转让、许可、质押等运营次数达6万余次,“十三五”期间累计为创新主体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**300多亿元。 “知识产权是重要的市场要素,知识产权运营是推动知识产权价值实现的重要手段,也是知识产权事业主动适应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。”四川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(下称中心)主任谢商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,知识产权运营要让“青果子”尽早变成“红果子”,“知产”变“红利”,关键是要尽快建立并完善相关制度机制,提供高效便捷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。 创新机制让“青果子”红起来 今年6月,四川省出台了《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决定》,专章部署“深化机制创新突破体制障碍”,提出全面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,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热情,促进科技成果转化。 谢商华表示,按此前政策,科技成果是国有资产,高校院所如果对外转让、许可使用、投资入股需费心费力
【如果您还没有关注“公司名称”手机网站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