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访“智慧工地”,一睹“地下蛟龙”! 开栏的话:农历虎年将至,各地年味渐浓。2022年春节来临之际,有太多踔厉奋发、笃行不怠的知识产权故事与您分享。从今日起,本报开设“新春走基层”专栏,深入践行“四力”,追寻新春的气息,为您讲述沾着泥土、带着露珠、冒着热气的知识产权故事。 当你乘坐地铁,嗖嗖地穿过闹市之下或江河湖海的水底;当你驾驶着汽车,风一般穿越数千米的深山隧道,你是否曾惊奇、惊叹又惊异:穿山过海,这样的奇迹,到底是怎么做到的?然后,你想象一下,脑子中也许会闪过**、挖掘、运输以及人数众多的施工队? 不,你错了。日前,记者跟随中国记协、中国行业报协会组织的2022年“新春走基层”媒体采访团,来到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,这里正在建设全国**长地下高速公路隧道,记者在现场看到,唱响长7336米、**深59米西线隧道掘进的主角儿,是一个长着红色京剧脸谱、名为“京华号”的庞然大物——国产首台16米级超大直径盾构机。 临近春节,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的施工现场一如往常。然而,高科技的赋能,加上日益浓郁的年味儿,让这一“智慧工地”散发出别样的味道。 “地下蛟龙” 推动华美蝶变 走进中铁十四局
下一条:兰州商标注册,享智造,品生活美
【如果您还没有关注“公司名称”手机网站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