莫言、梁晓声、刘震云与36位基层作家聊了啥?一起来听 “莫言老师,您这几年开始写诗。诗歌如何植根地域性,写出辨识度?” “梁晓声老师,您也在兵团生活过,对我们兵团的青年作家创作有什么建议?” “刘震云老师,我想知道,您的小说《塔铺》中人物的原型现在都怎么样了?” …… 3月22日,阳春三月,杨柳依依,桃花正艳,中国作家协会“作家活动周·名家零距离”活动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。**作家莫言、梁晓声、刘震云与来自全国的36位基层作家面对面交流创作经验、分享创作感悟。“名家零距离”直播活动总观看量达到1550万。 莫言:挖掘写作素材 “直到今天,热爱文学仍然是支撑我写作的根本动力。我**敏感的神经都与文学有关。遇到类似的事件、句子、故事、面孔……我都会对它们产生文学的联想,将其转变成文学。”面对基层作家,莫言如是说。 莫言出生于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县,从1981年他的**作短篇小说《春夜雨霏霏》发表至今,已走过42个年头。2009年12月,他的长篇小说《蛙》出版,并于2011年8月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。翌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。 谈及创作密码,莫言表示,每个作家在创作时都要找到素材